校準不具有強制性,屬于組織自愿的溯源行為。這是一種技術活動,可根據組織的實際需要,評定計量器具的示值誤差,為計量器具或標準物質定值的過程。組織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規定校準規范或校準方法。自行規定校準周期、校準標識和記錄等。校準的主要依據是組織根據實際需要自行制定的《校準規范》,或按照《國家計量技術規范》(JJF)的要求。在《校準規范》中,組織自行規定校準程序、方法、校準周期、校準記錄及標識等方面的要求。因此,《校準規范》屬于組織實施校準的指導性文件。
進入信息時代以后,一切都為之而改變。物流、信息流、資金流、數據流、知識流在流通,時空被壓縮,地球變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。信息化發展之快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。網絡科技的發展顛覆了許多傳統思維和經營模式,并對傳統生產形式和組織形式提出了挑戰。
傳統的計量器具多是在狹小的實驗室內進行量值傳遞,但進入信息時代后,通過互聯網,計量檢測服務,可以對生產現場的計量裝置、超大輸油管線以及核i電站的自動儀電控制系統等開展遠程校準;以往,家中的電能表是由電力部門人工抄表,但采用智能電表后,不但可以實現遠程抄表,甚至可以把電表、水表、燃氣表集成在一起抄表。
在計量檢定工作進行的時候遇到的i大問題就是對計量器具擁有單位的法律監督程度不夠。國家的任何一條法律在頒布之后,為了使其發揮法律應有的效力都要有適度執i法監督。在市場經濟中計量合法化的實現不僅僅是計量執i法人員的工作,還要求廣大人員群眾有良好的計量法制精神,所以,安徽計量檢測,計量監督部門還要對人們進行計量法規的宣傳,對計量知識進行大規模的普及,使人們在保障自己權益的同時還要遵守計量法規的要求,自覺維護市場經濟中的計量規則。